首页 >> 财经 >> 理财 >> 基金理财 >> 正文
  • 基金遇清盘生死线尴尬 21偏股基金规模小于1亿

  • 时间:2011-11-29 新闻来源: 金融时报
  •   又近年关,对于部分基金公司而言,与市场清淡、发行遇冷等困难相比,更令人头疼的问题是旗下部分基金已经迫近清盘“生死线”。

      来自Wind资讯的数据显示,截至上周末,偏股型基金中资产规模小于1亿元的共有21只;其中,除华泰柏瑞上证中小盘ETF属于三季度以来新成立基金外,其余20只基金成立时间都在一年以上。按照最新估算规模,上述20只基金11月24日平均资产净值为7600万元。这些基金主要集中在一些业界的中小型基金公司,如金元比联、国联安、宝盈、诺德、天治、天弘等。

      根据监管层的有关规定,开放式基金在契约中关于清盘的约定通常为:当基金持有人数量连续60个工作日达不到100人或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则终止基金。不过,目前国内公募基金行业尚无清盘先例。

      受基础市场影响,今年基金行业表现整体不给力,而本来就处于公司旗下边缘产品位置的部分“迷你基金”更是雪上加霜,于是,清盘再度如达摩克利斯之剑悬于头顶,那么,这一次,“剑”真的会掉下来吗?而一旦清盘的状况发生,基金投资者利益能否保障?

      “我觉得暂时还不至于到清盘这一步。”民生证券基金分析师马永谙28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以目前基金公司的状况而言,还有通过自购等市场手段维持资产规模的能力,暂时不至于放任清盘状况的发生。“不过,”他说,“会有那么一天的。”

      马永谙表示,一旦清盘真的发生,理论上来说,基金终止时资产将全部归投资者所有。按照净值清盘,对投资者而言没有什么当下损失。不过,基金公司变现的过程中,集中交易会产生冲击成本,这部分资产变现的冲击成本不好确定。

      据记者了解,基金勉力维持这些濒临清盘的“迷你基金”本身也是一种负担。有分析人士表示,“迷你基金”大多数是基金公司的边缘化产品,基金公司本身对这样的产品也缺乏重视。长期业绩不佳,规模难见增长,这些产品能给基金公司带来的管理费收入也非常有限,有的基金还是赔钱运作。既然如此,为什么基金公司往往宁愿维持规模规避清盘呢?“保留一个基金就是保留未来规模扩大的一个本钱吧。”马永谙这样对记者解释。

      事实上,今年以来,市场波动之下,遭遇清盘尴尬的并不仅仅是公募基金。有统计显示,截至10月底,今年以来已有7只券商集合理财计划因为资产规模低于要求而被迫中止清算。不仅如此,目前仍有27只券商理财产品的资产净值在1.1亿元以下,其中有10只产品资产净值低于1亿元。业内分析认为,投资者信心不足、大量赎回是券商集合理财计划规模下降,甚至遭遇清盘的主要原因。

      在今年罕见的“股债双熊”市场背景之下,基金行业遭遇寒冬。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基金累计亏损3667亿元,总规模缩水至2.13万亿元,较2.37万亿元的高峰时期下降了2000多亿元。基金持股市值占A股市场流通市值的比重也从27%下降到8%。其中,224只股票型基金平均收益为-18.71%,72只偏股型基金平均收益为-17.29%,60只灵活配置型基金平均收益为-16.23%。业绩的下滑直接导致投资者信心的不足,不仅仅是老基金规模遭遇缩水压力,新基金发行的成绩也是差强人意。根据Wind资讯的数据,今年9月份新基金平均募集规模仅为7.31亿元,10月份新基金平均募集规模更降至5.31亿元。

      “寒意之下正是行业应当进行理智反思的时候。”有市场人士对记者表示,作为专业的资产管理者,基金公司不能将业绩的不如意统统归咎于市场的低迷。长期以来,片面追求资产规模而轻视投资业绩的做法使得基金公司始终难以赢得投资者的忠诚度,而这原本应当是基金行业的生存之本。为了避免清盘的尴尬也好,为了做大规模赚取管理费也罢,基金公司与其费尽心思维持住规模,不如多想想如何提升业绩,从而维持住投资者的信心。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热点资讯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 编辑QQ:2424125586 投稿邮箱:zgrdnews@163.com
    Copyright ? 2010 www.zgrd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热点资讯网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互联网服务中心 京ICP备19006392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