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教育新闻 >> 正文
  • 2024年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论坛在北京市广渠门中学成功举办

  • 时间:2024-04-27 新闻来源: 热点资讯网
  •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论述,准确把握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勇担建设教育强国的新使命与新担当,助力教育强国建设,北京圣陶教育发展与创新研究院、北京市特级教师协会于4月19日-20日在北京广渠门中学成功举办主题为“教育强国建设中的学校行动”的学术论坛。

    出席本次论坛开幕式的领导、嘉宾有第十届、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梅颖,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北京圣陶教育发展与创新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顾明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前教育助理总干事、教育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唐虔,国家督学,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整体改革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北京市特级教师协会会长,北京圣陶教育发展与创新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北京一零一中教育集团总校长陆云泉,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教育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原副会长,北京第一实验学校校长李希贵,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梁晓声,北京圣陶教育发展与创新研究院院长、民进中央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姚炜,中共北京市东城区教工委副书记、东城区教委主任周林,民盟中央委员、民盟中央教育委副主任张雯松,民盟北京市委参政议政部二级巡视员徐荧,北京广渠门中学教育集团校长、北京市人大代表、正高级教师李志伟,北京圣陶教育发展与创新研究院副院长、乌兰浩特市第四中学教育集团总校长王建华,北京圣陶教育发展与创新研究院秘书长杨华。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圣陶教育发展与创新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项贤明主持会议。

    北京市特级教师协会会长陆云泉首先代表主办单位致开幕辞。陆会长表示,建设教育强国,基点在基础教育,学校作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中承担着育人育才的具体责任。学校在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大背景之下,发展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强国建设的重任落在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肩上。学校教育不仅要让学生传承和掌握各类知识和技能,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自信自强、创新意识,勇毅品格以及跨学科学习的能力等等。本次论坛围绕教育强国建设中学校行动展开研讨,是学习贯彻落实教育强国建设的具体行动具有重要的意义。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前教育助理总干事、教育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唐虔发表讲话。唐先生回顾了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工作的25年期间,在全球教育的舞台上,亲眼目睹了中国教育多年来的长足进步和出色成就,这些成就得到了教科文组织和国际教育的充分肯定,并从全球教育发展趋势的角度,建议广大教育者要注重人在知识技能和价值观方面的全面发展,使其能够为世界和平与人类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同时,他还强调要重视人工智能对人类生活产生的巨大影响,呼吁教育工作者要利用好的条件与科技界产业链结合,在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上,如何应用人工智能,做出我们的探讨,从而为研究教育发展作出贡献。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北京圣陶教育发展与创新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顾明远发表讲话,顾先生表示建设教育强国,培养创新人才要注重五个要素:一是推动自己在学习上的内驱力;二是百折不挠的毅力;三是海纳百川的开放精神;四是实践过程中的智慧;五是对自我及他人的领导力。教育者将这五个要素落实到课程、课堂上,普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他强调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基础教育工作者责任重大。基础教育要面向未来,转变教育观念,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潜力,这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本质要求。

    第十届、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梅颖发表讲话,张主席表示在建设教育强国的过程中面临着很多机遇与挑战,高速发展的人工智能正在将机器变成“人”,而很多基础教育者始终沉浸在题海战术中,将人变成会做题的“机器”。在人工智能席卷而来的时代,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三个方面的品质:一是教育首先要重视体育,拥有强健的体魄才能为人类社会创造价值与财富;二是健全的人格培养,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努力为孩子们创造健康成长的环境和氛围;三是创造力,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鼓励质疑精神,鼓励他们与众不同的另类思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让教育回归它的本质,让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教育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原副会长,北京第一实验学校校长李希贵做题为《今天我们如何做教育》的主旨报告。李校长表示,建设教育强国,要培养学生“人之为人”的特性。要培养面向未来的孩子,就必须让他们学会解决问题。问题解决可以分解为四个阶段不同素养:一是强化孩子的目标感和对象感,孩子心里有别人,才能更好地服务社会;二是直面真实的世界,提供条件也明确限制,让学生因限制而激发创新;三是既给信息也有噪音,让学生在辨析中准确定义问题;四是放大人与人之间的社会情感关联,彰显人之为人的优势。

    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梁晓声做题为《论中小学教育的责任努力》的主旨报告,梁教授讲到当下教育高质量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与社会发展不均衡及人口众多有着复杂的关系,不同地方的不同学校要发挥教育在“主路与辅路”上不同学生的培养作用。当下的教育为“主路”上的学生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但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够适应“主路”上的高速度,如何把“辅路”上那批学生培养成对国家、对社会有价值的人同样重要。同时,他还谈到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中,要考虑综合素养的提高与家长对孩子的期待值之间的矛盾,孩子的幸福指数与未来职业选择之间的矛盾,才能更好地关注孩子的成长,帮助他们实现自身及社会的价值。

    “走向新优质:素养成长型课堂新样态”教学展示——31位优秀教师展示25节优质课

    【授课教师代表说课+专家点评】

    有分别来自基层学校的学科带头人、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教育教学科学研究部门的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师范类大学的博士、教授、研究生导师,还有来自教材出版界的社长、编审等19位专家对中学12个学科,小学6个学科的25节公开展示课进行了精彩点评。

    “赋能教师•育人能力提升“教师论坛

    有分别来自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的教授,北京市中小学校的知名校长、书记以及广渠门中学集团的优秀干部教师等33位专家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学生全面发展》《指向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育人方式变革实践》《践行教育家精神教师的担当与作为》《数字化赋能学校治理,数字化赋能育人方式变革》和《协同创新,探索优质学校资源共享》等五个主题分五个分会场进行了理念引领、经验分享和思想碰撞。

    圆桌论坛

    在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张熙的主持下,合肥市师范附属小学党委书记、校长冯璐,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校长李晓辉,北京市广渠门中学党委书记杨秋文,北京市第十八中学党委书记、教育集团校长管杰,北京市东城区府学胡同小学校长滕亚杰等五位校长聚焦“打造具有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的教师队伍”“构建培养导向的课程体系”“以课堂教育教学方式的变革为着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困境与思考”等话题进行了圆桌对话,探讨建设教育强国的基础保障与准备。

    高端报告

    在高端对话环节,北京一零一中学原校长,海淀教育基金会理事长,北京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北京圣陶教育发展与创新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郭涵主持。

    全国政协常委,民盟中央副主席,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国际著名雕塑家,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主席,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雕塑院院长,教育部全国艺术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全国高等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文联全委会委员,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暨文化名家”,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吴为山做题为《用雕塑艺术讲述中国故事》的报告。吴馆长指出,全民美育要从基础教育做起,发掘文学之美、逻辑之美、山川之美等各学科美的资源,并培养学生建立起对博物馆、美术馆的感情,通过时间、认识的积累,使学生达到体魄美、品格美、思想美、文化美、生活美的育人效果。

    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中国科学院博士生导师孙波发表了《从攻击者的角度了解网络安全》报告。孙教授在现场演示了利用网页及文件漏洞、渗透技术、木马控制等手段攻击访问网络的行为,并以真实案例分析了我国互联网安全现状,强调只有牢筑中小学互联网安全防线,才能保障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从而达到教育强国的根本目标。

    北京圣陶教育发展与创新研究院院长、民进中央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姚炜在大会的学术总结暨闭幕式上表示,本次论坛具有时代性与前瞻性,是思想与智慧共享的“盛宴”;具有学术性与引领性,是交流与合作提升的“平台”;具有操作性与实践性,是发展与创新深化的“号角”。既有大师领航,高屋建瓴地解读了当下育人和教育发展方向,为本次论坛的研讨指明道路;又有精英荟萃,来自不同学科的基础教育精英在分组分享中展现了丰富的学术经验,为基层的一线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还有高师引路,高水平的专家学者对教育高质量发展和改革中的痛点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解答,使与会代表感到茅塞顿开,深受启发。最后,姚院长衷心感谢广渠门中学对本次会议的支持以及与会嘉宾老师的参与,期待未来再次相会!

    本次“教育强国建设中的学校行动学术论坛”恰逢其时,意义非常。通过专家报告、教学展示、教学论坛、高端讲座等环节,多视角地呈现了学校在教育强国建设中的探索和实践,也展示了各个学校在改革前沿的实践经验和学术成果,汇集了智慧,凝聚了共识,激发了我们深度的思考,对于推进教育现代化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为未来进行课程建设与实践提供了丰富的启示和可借鉴的经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热点资讯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 编辑QQ:2424125586 投稿邮箱:zgrdnews@163.com
    Copyright ? 2010 www.zgrd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热点资讯网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互联网服务中心 京ICP备19006392号-5